授课年级 | 高二 | 课题 | §2.7多用电表的原理 | 主备人 | 黄海红 |
课程导学目标 | 目标解读 | 1.了解欧姆表的内部结构和刻度特点。 2.通过对欧姆表的讨论,进一步提高应用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分析问题的能力,知道欧姆表测量电阻的原理。 3.理解多用电表的基本结构,知道多用电表的测量功能。 |
学法指导 | |
课程导学建议 | 重点难点 | 欧姆表和多用电表的制作原理。理解欧姆表和多用电表的制作原理。 |
教学建议 | (1)通过实例分析,引导学生明确欧姆表的工作原理、内部结构。 (2)多用电表是电流表、电压表、欧姆表共用—个表头的较复杂的电表,通过引导学生把—个复杂电路分解成几个基本部分来认识多用电表。教学中要做好铺垫,以帮助学生理解。 (3)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学会正确测量电流、电压、电阻的方法,理解欧姆表的刻度的特点,掌握各种电表的读数方法。 |
课前 准备 | 为每个小组准备一个多用电表 |
导 学 过 程 设 计 |
程序设计 | 学习内容 | 教师行为 | 学生行为 | 媒体运用 |
新课导入 | 创设情境 | 家电维修的师傅经常只利用一台多用电表便能查出家电出现的多种故障,如电视机无图像、无声音,收音机收不到电台信号,洗衣机不转,等。多用电表可以进行哪些测量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学习本节课的内容。 | |
第一层级 | 研读教材 | 确保每一位学生处于预习状态,要求在教材上划出重难点。 | 通读教材,作必要的标注,梳理出本节内容的大致知识体系。 | PPT课件呈现学习目标 |
完成学案 | 巡视学生自主学习的进展,学生填写学案的情况。 | 尽可能多得独立完成学案内容,至少完成第一层级的内容。 |
结对交流 | 指导、倾听部分学生的交流,初步得出学生预习的效果情况。 | 就学案中教材诠释交流的内容与结对学习的同学交流。 |
第二层级 (小组讨论 小组展示 补充质疑 教师点评) | 主题1: 探究电流表能否改装为欧姆表 | (1)电流表表头指针指0,此处所标电阻刻度值为∞。 (2)电流刻度按R=( -150) Ω的规律转换为电阻的标度。 注意让学生观察、思考,刻度转换注意小组讨论的效果。要充分利用学生教学生的作用。 | 研究本节教材中的例题,结合相关内容与图示(保持题中可变电阻R1=142 Ω不变),讨论下列问题。 (1)若将A、B断路(即A、B间电阻无穷大),则电流表指针指向多少刻度的位置?此处所标电阻刻度值为多大? (2)如何将一个0~10 mA表盘的电流表转换成直接测量电阻的仪表。 | 实验 板书 口头表述 |
主题2: 欧姆表原理 | 学生对欧姆表测电阻的完整电路要做到心中有数。教师要多注意学生有没有画电路图分析。 | 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并参考教材,回答下列问题。 (1)欧姆表内部由哪些主要元件构成?它与电流表、电压表相比多出了哪个重要元件? (2)简述欧姆表测量原理,欧姆表的刻度是均匀的吗?为什么? | 板书 口头表述 |
主题3: 认识多用电表 | 学生能知道选择开关调到各位置有什么功能基本上就可以了,具体测量范围的大小可以不作要求。教师可以将多用电表的后盖打开给学生看看。 | 如图多量程多用电表
(1)选择开关调到3或4位置上,把待测电阻接在A、B表笔之间测其电阻,电流是从哪个表笔流入? (2)为了保证表头中指针的偏转方向不变,用多用电表测量电压、电流时,应该把哪支表笔接在待测电路中电势较高的位置、把哪支表笔接在待测电路中电势较低的位置? | 实验 口头表述 |
第三层级 | 基本检测 | 根据具体情况与部分同学交流,掌握学生的能力情况. | 全体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完成,小组同学都完成后可交流讨论。 | PPT课件 |
技能拓展 | 视学生基础和课堂时间、教学进度决定是否作要求 | 教师未提出要求的情况下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自主完成 | PPT课件 |
记录要点 | 教师可在学生完成后作点评 | 学生在相应的位置做笔记。 | PPT课件 |
第四层级 | 知识总结 | 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有没有必要总结或部分点评一下。 | 学生就本节所学做一个自我总结,之后可小组交流讨论。 | PPT课件呈现 |
感悟收获 | 注意有代表性的收集一些学生的体会,以便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 | 根据自己的感受如实填写。 根据自己的思考找出解决方案。 | |
课外拓展 | 多用电表的其他功能(测电流、电压和电阻之外的功能) | PPT课件 |
板书设计 | §2.7多用电表的原理 | |